大河網(記者 莫韶華)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題之一,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6月11日,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特舉辦「『詩樂遺韻』華夏古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賞聽會」,同時,為網友送出免費門票,讓大家體會中原詩經古樂的古琴藝術魅力。
琴瑟和鳴 帶您感受古樂之美(二手中古鋼琴推薦_新北.台北.桃園.北部)
中原詩經古樂和古琴藝術在2021年被評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承載和傳承了中國古代詩經文化與古琴藝術,華夏古樂團在今天10時、11時和16分別在華夏古樂廳有三場演出,可供選擇。
在內容上,由賈湖骨笛與史前陶樂器組合的《遠古的迴響》,距今8700年賈湖的骨笛,在中原的莽野中,吹響了文明最初的樂歌。原始社會遺存下來種類繁多的陶制樂器,陶鼓、陶塤、陶缶、陶響器、陶角的出土與復原,使古書所載的葛天氏之樂、伊蓍氏之用、神農氏削桐為琴、伏羲氏灼土為塤的傳說,變為真實而古老的音響世界。(二手中古鋼琴調音維修理保養_新北.台北.桃園.北部)
先秦樂器組合的樂曲《詩經·周頌·清廟》表達了對周人祖先功德的感懷——既作為讚美周文王文德昭昭的頌歌,也是西周王室舉行盛大祭奠時所用的樂歌。
傳統打擊樂曲《牛斗虎》主題起源於民間社火中的鑼鼓雜戲,樂師模仿牛虎相鬥的動作表演,樂曲利用鼓點的傳神技巧刻畫出老虎的兇猛威武和老牛忠厚倔犟,舞台上的兩個鼓生動傳達出兩種動物個性與神態特徵。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琴簫合奏的李白《關山月》表達了遠離家鄉的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也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帶給廣大民眾的痛苦。
現代樂曲《我和我的祖國》採用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將優美動人的旋律與樸實真摯的歌詞巧妙結合,表達了人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
是真愛沒錯了!網友留言成「賽詩會」「回憶錄」
哪些網友獲得了門票?欣賞過後有什麼評論?河南博物院精選一些評論,網友紛紛感慨,是「賽詩會」「回憶錄」沒錯了。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文采飛揚的評論吧——
網友「繁心點點」留言說:華夏古樂,從歷史的塵霧中傳來,鐘鳴笛響,悠揚婉轉。蒼勁古樸的樂音迴響在中原大地,宮商角徵羽喚醒沉眠的古物。賞古樂團之奏演,方體悟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之嘆;跟隨尋蹤雅樂,漫步歷史長河,儘管「逝者如斯夫」,但樂音流轉千年,古樂歷久彌新。 期待開啟古樂之旅!
網友「楚亘」:「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來河南博物院古樂廳,感受下華夏禮儀之邦的音樂吧,感受下華夏禮儀之邦的海納百川迎四海賓朋的初心吧! 讓歷史傳承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聽到賈湖骨笛吹出的音律,不得不感嘆八千年前先人的智慧。期待再來河南博物院古樂廳穿越回過去,聆聽我們的歷史。
網友「吳倩」:從歷史悠久的文物到新潮可愛的文創,從主題特展傳播到古韻創新今繹,河南博物院打通時空的隔閡,是中原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神。新館開放三個年頭,我帶家人朋友去了超過10趟,不斷喚醒對歷史的新知,不斷復興對文化的自信。我是河南人,我為河博點贊!
網友「穎」:逢周末,有空必去河博,領略古人智慧,感受文物的能量,體會文化自信。
網友「歷史與遺產:自然與文化」:我幼年是跟著姥爺在開封長大的,他是河南博物館解放后至搬遷鄭州(大約1960)前的副館長,我們就住在開封老館址三聖廟街後面不遠。河南博物院現在新址建成后,曾受邀前往參觀,深為家鄉文博事業的發展感到高興。2015—2016年,在北京作為編輯部主任與朋友創辦了國家科技期刊《遺產與保護研究》(2020年更名為《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也算繼承了一點跟先輩相關的工作。河南是文物與文化遺產豐富的大省,在我刊發了不少研究論文。河南博物院興辦華夏古樂團,讓幾千年的文化遺產重響復活起來,實在非常之好,也可以歸納整理成文,予以發表、傳播。《詩經》等先秦詩歌,確實很有樂感,能夠演奏出來,也有利於大家了解學習這些輝煌的作品。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557861106@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enpiano.com/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