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從英國舞劇編導馬修·伯恩到鼓浪嶼才女林宣和,通過一台百年鋼琴的緣分,切入一段令人唏噓的鼓浪嶼往事。—— 林鴻東(二手中古鋼琴調音維修理保養_新北.台北.桃園.北部)
記得,五年前那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英國著名音樂家馬修·伯恩開始他首次廈門音樂之旅。鼓浪嶼彩順堂里那架銘著「1921 MOUTRIE」的百年鋼琴成為他此行與廈門老鋼琴親密接觸的一個目標,筆者與家人感到無比榮幸。
我看見馬修·伯恩小心翼翼觸摸著黑白琴鍵,又從衣袋門內掏出一條潔白的方手帕輕輕地往返擦拭,而後用柔軟的手指嫻熟彈出《鼓浪嶼之波》,期間,轉回頭向我會意地笑道: 這琴外觀挺美,且銘牌還那麼清晰,更重要還是醇厚明亮的音質給人以好感,想不到廈門人家裡還藏著這麼好的老名琴呀!”聽到馬修·伯恩的話語,看著這架琴,睹物思人,我不由想起離別卅多載的四姑媽林宣和……
我的祖父林文彩,字芝光,昵稱阿彩仙。自廈門中醫傳習所畢業后,受辛亥革命新思潮影響,素諳知識改變人生,打破傳統封建重男輕女的藩籬,送走了我的三姑媽林蓮子赴北京女師大深造,又把剛15歲的四姑媽林宣和送到南京教會辦的匯文女中,實行全封閉教育。高中畢業后,她順利考進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外語系。這是所教會辦貴族式大學,每學期得付出昂貴的學費。大五學習期間,正好南京金陵文理學院首屆九位畢業生之一的吳貽芳先生美國密執安大學博士畢業,受聘金陵女子大學任校長,林宣和受其言傳身教,獲益匪淺,學業有成。翌年,在返廈的豪華郵輪上邂逅了留美醫學博士鍾品竹,兩人一見鍾情。誠得阿彩仙點頭,次年中秋花好月圓時,有情人喜結良緣。從此,他倆在上海霞飛路與長樂路相交的錦江飯店旁的一座小洋樓里幸福美滿地生活著。鍾品竹在同仁醫院耳鼻喉科任職,林宣和則在南昌路上光明中學任教。那時,同是鼓浪嶼老鄉,又是聖約翰醫學院畢業的田雪萍(後任上海第二醫學院教授,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大夫),華山醫院泌尿科大夫王致祥,還有戴貴禾醫師,上海廣東銀行經理沈壽宇先生,及緬甸歸僑葉秀英經常蒞臨小聚,小洋房的窗口不時飛出悅耳的琴聲,豪放的歌聲…
可惜歡樂的時光不長,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的那場政治風暴鋪天蓋地而來。鍾品竹身心受到嚴重摧殘。1971年春的一天清早,我與四姑媽一同乘26路公交車前往打浦橋精神康復中心探望病中的四姑夫。天啊,他消瘦的身材,凝滯的神情讓我驚呆了。要不是往返路程遙遠,我願天天到此看顧他老人家一趟。而平安里4號呢,小洋房早就被洗劫一空,四姑媽心愛的MOUTRIE鋼琴和另一架上海牌鋼琴,以及一把她視之如命的義大利古董小手提琴也在劫難逃,曾經可愛的家支離破碎。1973年,盧灣區給予落實歸還政策,上海牌新鋼琴歸還給四姑媽。彼時全家歡慶一番,在阰鄰的錦江飯店暢飲一頓。1976年,MOUTRIE鋼琴完璧歸趙。1978年,應美國耳鼻喉醫學會之邀,鍾品竹夫婦於是年底赴美進行學術交流。1980年3月29日鍾品竹由於急性肺炎病逝舊金山,之後四姑媽孤身返回上海南昌大樓寓所。她鄭重決定把這架MOUTRIE鋼琴運回鼓浪嶼彩順堂內,讓後輩紀念與使用,而她自己則每天都在上海牌鋼琴上彈奏著熟悉的曲子,生命不息,彈琴不止。
如四姑媽所願,詩璇侄女從六歲起就開始與此琴朝夕相伴,可以說,她從廈門音樂學校至集美大學藝術學院深造都離不開這架鋼琴。此琴確實功不可沒。至於她的一些同學都說來找她玩,無非也是沖著這架近百年歷史的老名琴,隨著那古老韻味而來!四姑媽喲,斯人已逝,可鋼琴依舊。如今更多後來者傳承她的藝術細胞,彈奏基因,將《鼓浪嶼之波》的優美旋律在自己的指尖輕輕流淌,讓每一個清脆音符隨風飄向美麗的基隆港……
馬修·伯恩是位很有個性的英國作曲家,他善於把自己感興趣的聲音記錄下來,然後即興為之配曲。據說,那天渡江之前,他在廈門輪渡廣場遇見一位失明老爺正拉二胡,他把這情景拍攝一段DV,面對著MOUTRIE百年鋼琴,即興創作小曲一段,天籟之音妙極了!
彩順堂的MOUTRIE百年鋼琴
林宣和金陵女大畢業照
林宣和在家彈琴
作者簡介:林禧祝,1945年生,老鼓浪嶼人,林文彩之孫,林漢南之子。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enpiano.com/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