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新文化運動先驅劉半農先生曾這麼評價中國的發明。

火器、造紙、印書是中國人的三大發明。到了近代,西洋人用科學的方法都有了極度的改良……

(二手中古鋼琴推薦_新北.台北.桃園.北部)

說得挺坦率,都怪咱當時技不如人,讓人家後來居上。但半農先生接著話鋒一轉,又誇到了一位中國古人

唯有明朝末年朱載堉先生髮明的十二等律,卻是個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極的大發明。(二手中古鋼琴調音維修理保養_新北.台北.桃園.北部)

(是「發現」而非「發明」,半農先生的描述有個小瑕疵,請大家注意)

朱載堉是誰?既然成就如此卓越,咱們上學那會兒課本上怎麼沒見過他?

現代樂理的先行者

咱們沒聽過朱載堉,但對這個戴假髮的大爺肯定有印象。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巴赫

他就是德國著名音樂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不光在課本里,在音樂教室牆上的相框里也老能遇見。

想聽他的巴洛克大作,不用穿戴整齊地去音樂廳——點開《越獄兔》動畫片就行了,那段「祖傳片尾曲」就是他寫的。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而巴赫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便是他編的這本鋼琴練習譜,叫Das Wohltemperirte Klavier,意思是《好旋律的鍵盤曲》。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英文譯名叫「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名字沒啥存在感,不過它倒有個「一語道破天機」的中文譯名,叫《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

這個「十二平均律」,正是半農先生提到的「十二等率」,由明代中國人朱載堉最早通過運算髮現並提出。

In 1581, Zhu Zaiyu innovatively described the equal temperament via accurate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1581年,朱載堉通過精密的數學計算,創造性地闡述出了「十二平均律」。

朱載堉的這一運算結果要比西方最早的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還要早4年。他把相關細則和實驗過程寫進了一本書,名叫《律歷融通》(Fusion of Music and Calenda

Zhu Zaiyu illustrated his equal temperament theory by construction of a set of 36 bamboo tuning pipes ranging in 3 octaves, with instructions of the type of bamboo, color of paint, and detailed specification on their length and inner and outer diameters.

朱載堉用一套36根3倍頻程的竹制調音管展現了他的平均律理論,並詳盡說明了竹制調音管的類型、顏色、長度和內外徑的詳細說明。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12 equal temperament theory – the piano, appeared only until the late 17th century.

然而直到17世紀末,才有人把這個理論運用在了相應的樂器——鋼琴上。

畢竟伯樂不常有,當時的中國很少有明白人看到朱載堉書中理論的潛力,並進行積極推廣;而「後生」巴赫則憑藉《十二平均律曲集》 這部世界上第一部基於十二平均律完整使用鍵盤上所有曲調作曲的合集,成為了理論的推行者和集大成者

【朱載堉到底說了啥】

說得這麼熱鬧,朱載堉率先提出的「十二平均率」究竟是個啥呢?

在鋼琴鍵盤上是這樣體現的。

Equal temperament, in music, a tuning system in which the octave is divided into 12 semitones of equal size.

「十二平均律」是音樂中的一種定音系統,它把八度音階被分成12個等份的半音。

Because it enables keyboard instruments to play in all keys with minimal flaws in intonation, equal temperament replaced earlier tuning systems that were based on acoustically pure intervals.

因為它能調動鍵盤上的所有按鍵,且音調缺陷最小,所以「平均律」取代了早期的基於聲學純音程的調音系統。

聽著亂七八糟的,咱們結合下面這副琴鍵可能會好理解一點。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八個音

?一個「8度」其實就是「哆來咪發唆拉西哆」這8個逐級遞進,循環一圈

?不管白的和黑的,從「C」到「B」這12個鍵里的每一個都是一個「半音」,而且每個都能當「哆」

歌曲選秀里,咱們老聽人喊「伴奏起個High C調」之類的。說白了,一個曲子把「哆」定在哪個鍵上,它就是哪個調的

白鍵C「哆」,這歌就叫「C調」

黑鍵C#「哆」,這歌就叫「升C調」

至於「High C」「哆」的位置在最右面的那個白鍵上

可以說,想轉個調,在鍵盤的相應位置上找個「哆」就完事了,可謂舉手之勞。

然而,在鋼琴普遍應用12平均律之前,轉個調遠沒現在這般瀟洒。

當時,一台古鋼琴(harpsichord)的鍵盤一般僅支持2-3個固定曲調,如果想要轉個其他的調,那對不起——只能另覓一台有這個調門的鋼琴。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雙層古鋼琴

所以在鋼琴誕生的中早期,一個鋼琴家想開一場多曲調的演奏會,舞台得堆上好幾台琴,來匹配相應的調門

疲於換琴和轉調難的歐洲音樂家被逼無奈,甚至打起了琴鍵的歪主意.。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喪心病狂的鍵盤布局

把這琴彈溜了,倒可以考慮去電競圈發展一下。

萬幸的是,隨著十二平均律的逐步精準和普及,一切都變得簡單多了:

您想聽A調的?咱先來段《土耳其進行曲》唄~

換個D調的?這個變調版的《小夜曲第一樂章》您意下如何?

您說回C調?《16號鋼琴奏鳴曲》您見笑~

這次又F調啦?行~《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第二章》走起~

……

方便歸方便,可這種彈法也犧牲了一定的音準。所以說,十二平均律也是一種有取捨的「妥協方案」。

朱載堉首次提到十二平均律那會兒方才1581年,正值明萬曆年間;等到巴赫發表琴譜證明理論的可行性與便捷性,已經到了清雍正皇帝繼位的1722年。

這141年間,歐洲湧現出不少研究平均率的學者,但是尚無任何史料能直接證明,包括巴赫在內的音樂家受到過朱載堉的啟發。「十二平均律」可能更可能像車輪、弓箭以及音樂那樣,屬於人類文明的巧合。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但毋庸置疑的是,以朱載堉為代表的中國古人在藝術創新方面的確有著極高的天賦和造詣,曾一度領先世界

至於朱載堉,他在音樂之路上的行進軌跡,則透著那麼與眾不同。

【「不務正業」的雜學王爺】

一個姓朱的人生活在明朝,難免會引人遐想:「誒,他莫不是個皇親國戚啥的?」

相信你的直覺!朱載堉正是一位如假包換的明室宗親,而且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繫世孫,世代被封為「鄭王」。

鑒於明代不少皇室成員都有點「不務正業」的小愛好——比如宣德皇帝偏好玩蛐蛐,天啟皇帝朱由校喜歡做木工,嘉靖皇帝愛修仙煉丹,朱載堉也不例外,而且人家玩兒得更知性——痴迷於音律和數學。

可話說回來,這個興趣的養成也多少帶著點無奈。

事情的起因,就和愛修仙的嘉靖皇帝有關。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感覺到仙氣兒了么

朱載堉的父親朱厚烷是個才華橫溢的王爺,更是個「耿直Boy」,得知皇堂兄整天「爐煙繚繞、煉丹嗑藥」的,就覺得不靠譜,開始寫摺子勸諫。

結果一來二去,皇帝被勸急眼了,就織羅了若干罪狀,把朱厚烷軟禁在鳳陽的老宅子里。

此事一出,恰好證明了朱厚烷的DNA在兒子這裡一點也沒糟踐。

一來,朱載堉也很「耿直」

據《明史》記載,15歲的朱公子覺得父王冤枉,便搬出了鄭王宮,住進了附近的一個小破屋,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耿直地向嘉靖皇帝示威。

很顯然,「朱甘地」的吶喊並未上達天聽:老爸繼續軟禁服刑,皇帝接茬煉丹吃藥。直到17年後,嘉靖終於把自己葯死而「登仙」了,老爸才迎來大赦,朱載堉才走出草廬,回到宮中。

二來,朱載堉和老爹一樣,也很有藝術天分

蝸居草廬的17年間,朱載堉並沒閑著,他涉足數學領域,並嘗試將數學應用在音樂當中:計算並確定每個音階的音高。

這一算,就把朱載堉算「魔怔了」,按下了他腦中奇怪的開關。

他逐漸跳脫出傳統的儒家學問,開始對一些邊緣學科進行了深入探究。回到王宮后,他打造了一副81檔的雙排算盤——能夠將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24位那種,開展定音的工作。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朱載堉用過的算盤

若干年後,老爸朱厚烷去世,他原本可以承襲鄭王的的爵位,但朱載堉「讓科研和藝術迷了心竅」,覺得當王爺哪裡有搞「民科」好玩兒,於是就上疏放棄了繼承權、放棄了榮華富貴,繼續撥弄他的算盤和紙墨。

最終,這位雜學家王爺搞出了名堂:不但率先算出了最接近今天十二平均律的數值,留下了《樂律全書》《律歷融通》《算學新說》等一系列著作,分享了他在音律、數學方面的發現,同時還展現了他在其他領域的涉獵和興趣。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朱載堉收集整理的旗舞

當然,他百年後還留下了一個土了吧唧的墳圈子。而離他的長眠之地不遠處,便是他堂侄朱翊鏐潞簡王墓,高調又氣派,奢華程度直追萬曆皇帝的定陵

課本里缺席的這位中國古人,卻享譽國際音樂圈

朱載堉之墓 vs 朱翊鏐之墓

同為明代皇族,他和朱翊鏐志向和物慾的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同為「十二平均律」的推動者,他和巴赫知名度的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今天這個「默默無聞」的墓園周圍通常只有風吟和鳥鳴,但是在劉半農先生這些懂歷史、通音律的人看來,這個明代王爺的一生卻是充滿韻律和傳奇的。

偉大的靈魂、精彩的故事,往往就藏在尋常樸實的田間巷陌之中。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557861106@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enpiano.com/7659.html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