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貴的鋼琴擱家裡當玩具」:培養孩子的興趣,應遵循4個原則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的特長發揮到極致,他們拼盡全力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花很大的價錢把孩子送到興趣班學習。然而很多時候事與願違,有些家長耗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換來的卻是「一無所有」。
1)
范女士從小就有一個「鋼琴夢」,不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小時候基本上沒碰過鋼琴,長大了也只有羨慕別人的份。為了彌補內心的缺憾,她給兒子報了鋼琴學習班,把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
雖然范女士的兒子對鋼琴興趣不大,丈夫也不太支持,但范女士堅持給兒子報班,還報了「精品學習班」,給6歲的兒子請了一個「知名指導教師」。
兒子學了兩個多月之後,在鋼琴老師的建議下,范女士購買了一款日本原裝進口的某品牌立式鋼琴,花了人民幣7萬多。
學鋼琴,是每天都要練習的,剛開始的一年時間裡,兒子感覺比較新鮮,再加上范女士的強勢,差不多能堅持每天練半個小時左右。不過在兒子上了小學之後,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以及對鋼琴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強烈,每周彈琴的次數越來越少。現在每個星期僅彈一兩次琴,且每次都明顯在「划水」,鋼琴不再是學習工具了,而是變成了玩具。
「7萬多的鋼琴擱家裡當玩具」,范女士懊惱地說,「每次課兩百多學費,每周上一次課。花了那麼多錢,那麼多時間,真不甘心啊」。
2)
記得某知名人士曾說過一段話:中國是世界鋼琴大國,鋼琴銷量和學鋼琴的人數都是世界最多的,但最後能走進音樂廳聽鋼琴演奏的,又是最少的。
這段話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證,但確實有很多孩子,從小學鋼琴,越學越不喜歡,他們長大了也不可能主動去音樂廳聽鋼琴曲。
不管怎麼說,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興趣,都應遵循4個原則,不要自己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第一個原則:順應個性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興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愛好,成人是這樣,孩子也是這樣。我們培養孩子的興趣,要順應他們的個性,不能強求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來。
順應孩子個性的東西,才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孩子喜歡這個東西,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熱度,才會想辦法把它學好。家長要把孩子的個性了解清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倘若家長為孩子設計的「興趣培養」路線,真的是順著孩子的個性來的,孩子自然會積极參与其中。
第二個原則:量入為出
量入為出,既包括孩子方面的「量入為出」,又包括家長方面的「量入為出」。
有些孩子學習能力很強,學東西一學就會、一點就通;有些孩子學習能力一般,學新的知識,要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給孩子安排興趣班的學習任務,要「量入為出」,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來,不要過分在乎所謂的成績。如果孩子學習能力一般,就少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同時適當減少上課的頻率。
家長方面的「量入為出」,是指家長要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按照收入的多少決定給孩子報多少興趣班,請多好的指導老師。
第三個原則:主次分明
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固然要學一點興趣方面的知識,但不能主次不分。可惜的是,有些家長,太過看重興趣培養,花重金給孩子報班,讓孩子花很多時間練習,看到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績,就帶孩子參加各種演出比賽,孩子的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興趣培養上,文化課成績一落千丈。
雙減之後,孩子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但家長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還是要有個度,不要讓孩子把太多的重心和注意力放在這個方面,要保證孩子在享受「興趣培養」的同時,能較好地開展文化知識學習。如果家長有很特別的資源,能讓孩子走專業道路,學成之後靠興趣吃飯,就另當別論了。
第四個原則:持之以恆
持之以恆的道理大家都懂,不過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
無論是文化知識的學習,還是興趣類知識的學習,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期間感到枯燥在所難免。簡而言之,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所有的學習最終都會變成形式,成為一種過去的記憶。
當然,持之以恆,不僅僅是孩子個人的事,也是家長的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表現出退縮的意思,家長要介入引導,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雙方齊心協力把學習這件事堅持下去。
培養孩子的興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今日話題:作為家長,你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面有什麼訣竅呢?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軼工坊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enpiano.com/4179.html